符合標準:
GB 8965.1-2020,GB/T38302-2019、NFPA 1971、GA 634、GA 6-2004(6.12),ISO17492,NFPA2112,ASTM F2703等標準。
技術參數:
1、熱源:包括一個輻射熱源和兩個對流熱源,輻射熱源使用一組9個T-150的紅外石英管,放在水平放置樣品的正下方一定距離,對熱流源使用兩個點火器,對稱放置在樣品下方,且于樣品中垂線成45°角。
2、防護柵:紡織在熱源和樣品之間,利用防護柵的打開和關閉來控制樣品能否接收到熱源產生的熱量。
3、試樣支架及安裝板:支架用于樣品的定位,中間有一個100mm×100mm的孔。
4、樣品壓板:規格為200mm×200mm的鐵板,中間有130mm×130mm的孔。
5、間隔裝置:130mm×130mm×6.4mm,中間有110mm×110mm的孔。
6、傳感器組件由一下部分組成:
6.1、銅熱量計:直徑40mm,厚度1.6mm,有三個熱電偶相連。
6.2、熱量計安裝模塊:非石棉材料制成的不燃熱jue ban ,熱量計用能耐200℃的粘合劑固定,銅盤的正面噴涂一層黑膠并與安裝模塊的正面接觸,整個傳感器組件,包括銅熱量計共重(1000±10)g。
7、熱源熱通量測試量程:0~100KW/m2,精度:±1KW/m2
8、轉子流量計流量范圍:6L/min
9、銅熱量計測量范圍:0℃~300℃,分辨率0.1℃,精度0.2℃
10、計算機顯示與處理,帶實時曲線,結果打印
11、計時范圍及精度:0~99999.99s,精度0.1s
12、熱量計:0~100KW/㎡,過程能力150%FS,最大非線性±2%FS。
13、電腦聯機,數據自動化采集,采集頻率≥10Hz,含熱流數據軟件
14、配兩種測量方法:熱防護性能值(TPP)及熱防護性能評估(TPE)
15、電源:AC220,50Hz,4KW 16、儀器尺寸:長度1300mm,寬度550mm,高度550mm 17、重量:88kg
操作要點與注意事項
操作前準備
檢查儀器各部件是否完好,連接電源并開機預熱。
準備標準試樣,確保試樣尺寸符合測試要求。
連接燃氣氣源和空壓機,調節壓力至試驗要求(通常0.4 MPa)。
測試流程
熱源校準:依次進行輻射熱源校準和總熱通量校準,確保熱源穩定性。
樣品測試:將試樣放置在試樣夾上,開啟熱源進行加熱,通過計算機控制系統記錄試樣的溫度變化。
數據記錄:系統自動繪制溫升曲線,并查找與Stoll曲線的交點,計算TPP值。
安全注意事項
操作時需佩戴防護手套和護目鏡,避免高溫燙傷。
燃氣氣路需定期檢查,防止漏氣引發安全事故。
測試結束后,及時關閉熱源和電源,清理儀器表面和內部。
維護與保養
定期檢查傳感器的精度,必要時進行校準。
清潔燃燒器和石英紅外管,防止積碳影響測試結果。
更換老化或損壞的部件,確保儀器長期穩定運行。
核心功能
模擬真實火災環境
通過輻射熱源(如石英紅外管陣列)和對流熱源(如Meker燃燒器)的組合,模擬火災現場的熱輻射與熱對流條件,測試材料在ji duan 熱環境下的防護性能。
量化熱防護性能指數(TPP)
測量材料在特定時間內承受的熱負荷,結合人體二級燒傷模型(Stoll曲線),計算TPP值(單位:kW·s/m2)。TPP值越高,表明材料阻隔熱量的能力越強,對人體的保護效果越顯著。
多場景測試能力
接觸式測試:模擬防護服與皮膚緊密貼合的狀態,評估材料直接接觸熱源時的隔熱性能。
間隔式測試:通過在試樣與傳感器之間留出空隙,模擬防護服與皮膚存在空氣層的情況,評估材料對熱輻射的阻隔能力。
典型應用場景
消防服測試
評估消防員滅火防護服在高溫火焰和輻射熱環境下的隔熱性能,確保其符合NFPA 1971、GB 8965.1-2009等標準要求。
安全鞋與手套測試
檢測安全鞋、防護手套等裝備的外表面熱防護性能,防止作業人員在高溫環境中因接觸熱源而受傷。
頭盔與面罩測試
評估頭盔、面罩等裝備在熱輻射條件下的防護效果,保障消防員、焊工等高風險職業人員的頭部安全。
材料研發與質量控制
用于阻燃織物、隔熱涂層等新型材料的研發與性能驗證,為產品優化提供數據支持。
上海千實精密機電科技有限公司
電話:021-64200566
傳真:86-021-64208466
地址:上海市松江區九亭鎮伴亭路258號
郵編:201199
主營產品:防護服靜電衰減測試儀,防護服透濕量測試儀,防護服垂直阻燃性測試儀